现在天气热,我经常会在车里放几瓶矿泉水,方便随时解渴。但前两天听一个朋友说,矿泉水不宜放置在车里,因为经过太阳暴晒后,车内温度很高,装水的塑料瓶会溶出一种有害物质,人喝了后可能致癌,真是太吓人了!”近日,金报车友QQ群里一位网名叫“新鲜柠檬”的车友发了这样一条消息,立即引起大家的关注。
“车内瓶装水在高温季节可能产生有害物质”的说法是危言耸听,还是有科学依据?金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监管处副处长应华冠认为,“这种说法有一定的科学道理”。
“塑料对温度比较敏感,所有塑料容器都有一定的安全使用温度范围,超过了这些范围,塑料容器就可能发生物理变化,释放出化学物质。”应华冠说,目前市场上用来盛装矿泉水、可乐、果汁、红茶、绿茶等饮料(注:矿泉水属于软饮料)的塑料瓶,在瓶底或瓶身上一般都有一个三角形符号,里面标有阿拉伯数字“1”,有的还有“PET”的字样,这个标志代表制作塑料瓶的原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(简称“PET”),“PET塑料瓶不耐高温,其耐热度只有70摄氏度,超过这个温度就容易变形,并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”。
夏天在阳光下,车内温度能达到多少度呢?2006年,美国曾有研究人员做过这方面研究,结果表明:当环境气温达到35摄氏度时,车子在阳光下暴晒15分钟,车里温度就能达到65摄氏度。有人认为,如果曝晒时间再长些,车内一些局部区域的温度可能达到70摄氏度。
虽然PET的耐热度为70摄氏度,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害物质只有在这一温度以上才会溶出。有关专家认为,塑料是塑性材料,由小分子聚合成大分子,在制造过程中,可能有小分子没有完全聚合到大分子上,也可能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光线剧烈照射而分解。
应华冠建议:“夏天气温高,大家应尽量避免饮用在车内长久放置的塑料瓶装饮料,尤其是开封过的饮料,其中不仅可能溶有化学物质,还会有很多微生物细菌。经常要在车里喝水的司机朋友,不妨在车上备个不锈钢杯或玻璃杯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