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政污水处理是城市环境建设及卫生调节的重要举措及环节。随着近些年来相关政策的推行,准四类水排放标准的推行及相关废水处理工艺的广泛采用势在必行。因此,通过本篇文章我们就为大家来介绍市政污水的四类水概念、出水标准,以及市政污水处理厂中应用最多的工艺。
一、准四类水的含义
四类水,也称为污水厂准四类水,指的是达到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中规定的排放要求的水质,通常是城市生活污水和轻微工业污水处理后的出水。根据2017年城乡建设统计年鉴数据,中国共有3781座污水厂,其中城市污水厂占2209座,县城污水厂占1572座。此外,有39家污水处理厂每日处理量超过20万吨。这些污水处理厂主要采用IV类和准IV类标准来控制主要污染物。
数据显示,市政污水厂中,以“高密度沉淀池/生物滤池+反硝化深床滤池”工艺最为流行,主要用于提高TN(总氮)和TP(总磷)的排放标准。另外,膜技术也得到广泛应用,包括MBBR(生物膜反应器)和MBR(膜生物反应器),因为这些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水质,使其达到IV类水质标准。
此外,四类水的pH值应在6~9之间,氨氮达标率应在70%以上。这些标准旨在确保排放的水质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,同时也保护了城市水体的质量。
三、市政污水厂中应用最多的工艺路线
市政污水处理厂通常采用多种工艺来达到四类水的排放标准。以下是一些市政污水厂中应用最多的工艺路线:
1.预处理+A/O生物反应池+二沉池+BAF+高效沉淀池+V型滤池+臭氧高级催化氧化+消毒工艺;
2.预处理+A/O生物反应池+二沉池+高效沉淀池+深床滤池+臭氧氧化工艺+消毒工艺;
3.预处理+MBR+臭氧氧化+消毒工艺;
4.预处理+A/O生物反应池+二沉池+反硝化生物滤池+臭氧氧化工艺+曝气生物滤池+消毒工艺。
这些工艺路线结合了物理、化学和生物方法,以有效地去除COD、BOD5、TN、TP等污染物,使水质达到四类水的标准。选择合适的工艺路线取决于污水处理厂的规模、资源可用性以及需要达到的排放标准。